close


離開藍得耀眼的海濱,我們走進竹富島居民生活的巷弄裡,
感受陽光灑落在紅瓦、石牆、白砂路、福木、和芭蕉樹上的南國風情,
上午十點的陽光也跟著我們一起穿梭在街弄間,
為一訪整個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家重要傳統建造物保存區的聚落。



竹富島上,沒有觀光休閒飯店,只有一兩間溫馨民宿,
沒有繁榮的街道,沒有擁擠的人群,
除了環島道路是柏油路之外,村內都是用白珊瑚鋪成的石子路。

在第一班船來之前與最末一班船駛走後,
島上便被寂靜籠罩了。

喜歡這樣的閒適,這天在這行走的每一時刻,無不想著就在這裡住下來,即便是只有一晚也好。



竹富島是日本文化財產,外人不能隨意移入。
島上居民三百多人,以長壽聞名,70歲以上占三分之一,生活步調慢悠悠的。

這些傳統建築,受當地人不遺餘力的保存,
整座村落,幾乎完全是傳統式的一層樓房屋。



磚瓦屋頂上的陶獅(Shi-sa),是種避邪的獅子,放置於屋頂上或左右門柱上,
可為該戶人家消災納福,在沖繩,隨處可見Shi-sa,
此等作用,讓人聯想到金門地區的風獅爺,
每尊陶獅有著不同的表情,各異其趣。



用咾咕石砌成的石牆,也令人聯想到澎湖。

旅行的最終,似乎總是在尋找一種熟悉的氛圍,
這濃濃的沖繩風情,的確與日本其他地方相當不同。



我們走進這間『竹富民藝館』,
裡頭有完善的影像檔案,簡明的解說島上的自然與傳統技藝文化。

我們在這裡買了明信片,而後再繼續閒晃著,也依著地圖尋覓著郵便局。



小小的赤山公園山丘上,有一座高起的展望台「名殘塔」,
塔高海拔21公尺,是島上的最高點。

名殘塔有又窄又陡的階梯可爬上去,上去後可看遍紅瓦民宅,
我走近躍躍欲試,等待上頭的人下來後換我上去。

又窄又陡的階梯果然名不虛傳,
根據目測,每一階梯高約有30公分,階梯面只有約15公分可踩踏,
我在最後一刻卻步了。

當下就是害怕,心想,那個柬埔寨小吳哥的天堂之路我都敢爬了,
怎在這時候不敢了啊?

只能在公園的山丘上,欣賞著眼前的一遍紅瓦。

然後看見Frank在山丘下跟我招手,不知在滴咕什麼?



原來,山丘對面的這間小屋外有郵筒呢!

看著這雅致的門面,我們輕輕拉開門進去,打算問問有沒有販賣郵票,
以把明信片寄回。(可按這裡 看文)



開門進去時,店裡的歐吉桑老闆正在電話中,
外頭陽光很豔,這小屋裡開著冷氣,我們在裡頭消磨了一陣子,
還拉著歐吉桑一起拍了合照。

我也在屋裡挑了一張有陶獅的明信片當場寫好後一起寄回家,
離開時,特地看了一下屋外紅瓦上的陶獅,
它彷彿也在對我們微笑。



竹富島很平坦,適合騎自行車,
所以你會看見許多人租了一台單車,拿著地圖就優閒在島上騎乘起來了。

此外,還有這已然是島上觀光名產的水牛車觀光。

翻書查了一下資料(人人遊日本‧沖繩,人人出版社),寫著:

八重山各地在昭和初期之前,都是以水牛來從事農耕和搬運。
有一次,某位民宿老闆使用水牛拉車接送客人前往コンドイ海灘,
從此聲名大噪,開始了觀光用途。

一車可載16人,水牛很聰明,所有路線都記在腦中,在民宅和民宅的轉角處,
也會注意到不讓後方撞到石牆而拉大轉彎弧度。

在下緩坡時,會以角抵住鞍,邊煞車邊一步一步慎重地向前行,
而坐在前方的歐吉桑則一邊跟大家解說著島上的風土民情,
到絕士美女安里屋Kuyama出生地前時,還會取出三線琴,唱出沖繩代表性民謠「安里屋Yunta」。




我們沒有騎單車也沒有搭牛車,徒步慢慢走在白砂路上,
遇見了牛車,我快步往前回頭去拍牛車,
我們家Frank硬是要當路人甲,
叫他走開還沾沾自喜說是故意要讓我拍進來的,
所以我只好把你馬賽克了。*_*


行走竹富島巷弄間,我們一一感受他們對傳統的堅持,
白砂鋪成的路,在腳下沙沙譜出我們留下的聲響,
這聲響,也跟隨著寄回的明信片,
一起收進我們的竹富島記憶裡。

這季夏天,南國風情正漾。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elie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